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中化学必修二笔记整理)

大学分数线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中化学必修二,以下6个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二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必修二化学知...

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中化学必修二,以下6个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二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整理
  • 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整理

      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中化学必修二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2   化学能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   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拓展阅读:高一化学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习惯   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专注听讲,做好听课笔记,提高听课效率;课后及时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筛选试卷,收集经典好题以及建立错题本。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勤加练习,做到善于质疑。学习新课时要敢于询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发问,在总结归纳中要不断追问。   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理论提供感性认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化学知识、化学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学们应认真研究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学习具体操作步骤,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做实验时聚精会神、勤于动手、认真观察、善于动脑、练习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自我归纳总结   首先,及时总结。做到每课总结,每周总结,每单元总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总结单元重要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现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鉴别等(如元素化合物各单元的学习)。自行推导相关计算公式,推导相关变化规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学习)。通过自行推导,对重点、主干知识体系将有深刻认识,会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知识。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分子的标准,知识分子全都住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愤世嫉俗,行为古怪,并且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1 化学能与热能 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 电力 )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 、原电池原理 ( 1 )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3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 1 )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 2 )电解质溶液 ( 3 )闭合回路 ( 4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 4 )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 ne -=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 ne -=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 5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方法 :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K 、 Ca 、 Na 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 MnO2 )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 H2 的放出。 (6 )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 i )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 ii )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 7 )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2 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 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 族 2 、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 、化学反应的速率 ( 1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 = ①单位:mol/(L?s) 或 mol/(L?min) ② B 为溶液或气体,若 B 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 C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 其它 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 、化学反应的限度 —— 化学平衡 ( 1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 0 。即 v 正= v 逆≠ 0 。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 3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 (正方向)= VA (逆方向)或 nA (消耗)= nA (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xA + yB zC , x + y ≠ z )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4 苯 1 、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 、苯的结构:C6H6 (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 6 个 C 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 2 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 120 °。 3 、化学性质 ( 1 )氧化反应 2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浓烟)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 2 )取代反应 ① + Br2 + HBr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与硝酸(用 HONO2 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 —— 硝基苯。 + HONO2 + H2O 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 50—60 ℃,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 3 )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 3H2 乙酸(俗名:醋酸) 1 、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 、结构:CH3COOH (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 、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 1 ) 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 CaCO3 ):2CH3COOH+CaCO3= ( CH3COO ) 2Ca+H2O+CO2 ↑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 2 ) 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5 有机物的概念 1 、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 、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 ”) 二、甲烷 烃 — 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 、分子结构:CH4 :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 度 28 分) 3 、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 (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 KMnO4 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 KMnO4 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 、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 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高一下必修二化学知识点 ★ 高中化学必修二烷烃知识点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2020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总结2020 ★ 高二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B )   A.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化学能与电能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   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3)聚合反应:   四、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 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 +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五、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 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 CH3CH2OH +2Na= 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 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 +3O2= 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 CH3CH2OH +O2= 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六、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 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 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部分同学对化学不是很熟练,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总结知识点,但是又想学好化学。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拓展阅读:考试怎么复习化学   1、研究考试大纲,分块落实   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是备考的指南针,复习化学时应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平常我们可以增强化学学科复习的针对性和方向性,避免出现盲目备考的情况。   要理解高考的命题依据,对化学的考纲实际操作是:考纲不要求的不复习,考纲降低要求的不拓展,考纲所要求的大力复习。   在上学期的一轮复习时,我们根据计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联考将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及元素化合物复习完。第二次联考将物质分类、元素周期律、电化学复习完。第三次联考时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复习完。等到市统测时再把有机化学复习完,争取年假前完成一轮复习。    2、明确方向、对症下药   经过对近几年化学高考题的分析,可以得出三点:一是主干知识考查的“集中化”,二是基础知识的新视角,三是能力考查的“综合化”。   要提高化学的备考质量,还要真正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备考才能更加科学有效。所以要明确备考方向,对症开方下药,才能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高考的化学立体网络化要求,才能实现基础→能力→分数的转化。   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化学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及相关实验和计算。对此在复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概念理论的具体内容之外还整理了大量易错易混的判断题让学生练习,在元素化合物复习中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化学方程式学生们都掌握不了,我们通过每天小练、课堂题写等措施使学生都基本掌握住了。在化学实验复习当中把常见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实验的基本操作、除杂装置、除尾装置等分门别类总结成表格的形式印发给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化学计算是所教学生最薄弱之项,在复习中针对高考常见的题型将守恒法、差量法、极值法、讨论法等多次给学生讲解练习,使学生的短板得以弥补。   高中化学教学难点有四处: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推断和化学计算。对于这些难点教学我们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三大守恒规律、分碳法、插入法、守恒法、差量法极值法等有效方法给学生分析清楚,做到了难点的突破。   高考时化学每年都要考到客观题无外乎有: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题;必修二有机题;简单实验题;阿伏伽德罗常数题;元素周期律推断题;电化学题;电解质溶液电离离子浓度题;溶度积图像题等,主观题型主要是一道由实验为主线的填空题,一道由工艺流程为主线的综合题,一道由选修四化学原理为主线的综合题,一道选修三或选修五的选做题。所以我们把平时的练习设计成考试化,平时的考试高考化,对高考中高频考点自始至终我在练习题、考试题中。    3、回归基础、提高能力   高考的化学复习训练要做到强化基础,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我们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应用知识点会更加灵活。   在刚进入化学一轮复习时,我们就给学生印制了《高考前回归课本知识点》,让学生对着问题阅读课本。在每一单元复习时,我们总是搜集与之相关的近两年高考真题和各地新颖的模拟试题给学生们练习。在化学备考时,要注意从五个方面的突破口寻找方向:一是这道题应该怎么做;二是为什么要这样做;三是怎么会想到要这样做;四是不这样做可以吗?五是这道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又该怎么做?完成上述的所有步骤,学习化学的效率会大大增加。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中化学必修二笔记整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