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推敲的意思)

大学专评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推敲,以下6个关于推敲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推敲”的典故“推敲”的意思是什么?推敲的解释推敲的解释是什么推敲的主要内容《推敲》的原文及翻译推敲的意思“推敲”的...

今天我们来聊聊推敲,以下6个关于推敲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推敲”的典故
  • “推敲”的意思是什么?
  • 推敲的解释推敲的解释是什么
  • 推敲的主要内容
  • 《推敲》的原文及翻译
  • 推敲的意思
  • “推敲”的典故

    “推敲”的典故源自于唐代诗人贾岛。现在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诗人贾岛有一次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一路上搜索诗句,名叫《题李凝幽居》的诗,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反复吟诵了几遍,又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的人又好笑又惊讶。正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车骑。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也加入了思索,良久之后,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扩展资料

    王安石“推敲”炼字的典故

    王安石作《泊船瓜洲》,第三句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不好,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然后又改为“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推敲”的意思是什么?

    推敲,指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拼音】tuī qiāo

    【出处】后蜀·何光远 《鉴戒录·贾忤旨》:“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白话释义:贾岛详细地回答:“我正在酝酿一句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不是故意冲撞的,希望您可以明察。”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

    【例句】

    1、鲁迅先生写文章总是反复修改,仔细推敲。

    2、这些道理似是而非,根本经不起推敲。

    扩展资料

    推敲的近义词:斟酌、琢磨、考虑、商酌、商榷

    1、斟酌 [ zhēn zhuó ]

    释义: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出处:宋·向子諲《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

    白话释义:今天晚上凄凉悲惨只有影子陪我,还有谁可以和我一起品评欣赏皎洁的月亮。

    2、琢磨 [ zhuó mó ]

    释义:字面意思是雕琢和打磨玉石。

    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大略》:“人之於文学也,犹玉之於琢磨也。”

    白话释义:人在学习文学中是需要刻苦努力的,正如一块玉,只有经过不断的琢磨才有可能变成美玉。

    3、考虑 [ kǎo lǜ ]

    释义: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

    出处:现代·巴金《新生·五月八日》:“这太突然了,我不能够马上决定。我还应该考虑。”

    4、商酌 [ shāng zhuó ]

    释义:商量斟酌。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闲[xián]尝与之商酌。”

    白话释义:闲暇时曾经和他商量斟酌过。

    5、商榷 [ shāng què ]

    释义:指商讨、讨论、协商的意思。

    出处:南朝梁·锺嵘《诗品序》:“随其嗜欲,商榷不同。”

    白话释义:随他的性子而去,每次商量讨论的都不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推敲

    推敲的解释推敲的解释是什么

    推敲的词语解释是:推敲tuīqiāo。(1)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推敲的词语解释是:推敲tuīqiāo。(1)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结构是:推(左右结构)敲(左右结构)。词性是:动词。拼音是:tuīqiāo。注音是:ㄊㄨㄟㄑ一ㄠ。

    推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_贾岛_忽一日於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愈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引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_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_。’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宋张孝祥《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明徐渭《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轩》:“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吴组缃《山洪》二:“三官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二、国语词典

    唐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虑良久,引手做推敲状。韩愈告诉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九.引刘公嘉话录》。后引喻为思虑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出》:「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红楼梦.第三○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著推敲,也未可知。」词语翻译英语tothinkover德语abw_gen(V)_,etw.hinundherüberlegen(V)_,immerwiederbessernundgl_tten(V)_法语peserlepouretlecontre,réfléchirà

    三、网络解释

    推敲(《诗话总龟》古文)推敲一词,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这一个词来自于诗人贾岛的一个典故。推敲(汉语词汇)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这一个词来自于贾岛的一个典故。

    关于推敲的近义词

    考虑思索商酌研究商量斟酌琢磨思考

    关于推敲的反义词

    决断

    关于推敲的诗词

    《赠张德恭·少日试推敲》《再来婺女·推敲乍可恕诗客》《答田耕叟·五字推敲苦》

    关于推敲的诗句

    推敲久不见新裁少日试推敲推敲费安排

    关于推敲的单词

    hashliteraryismelaboratepolishscrutinise

    关于推敲的成语

    敲门砖推敲字句敲榨勒索敲骨剥髓敲竹杠反复推敲敲诈勒索推三推四敲金戛玉零敲碎打

    关于推敲的词语

    零敲碎打轻敲缓击敲边鼓敲门砖推敲字句敲榨勒索敲骨剥髓反复推敲敲竹杠敲金戛玉

    关于推敲的造句

    1、她的文章虽经过雕琢,但还是经不起推敲。

    2、这些道理似是而非,根本经不起推敲。

    3、细雨如丝,一棵棵果树宛如沉思的诗人在推敲诗句。

    4、鲁迅先生写文章总是反复修改,仔细推敲。

    5、没一句话可以经得起推敲。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推敲的详细信息

    推敲的主要内容

    推敲是关于诗人贾岛和韩愈的一个典故。贾岛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

    韩愈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并告知原因,两人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

    作品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推"字,又欲做“敲”,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伊,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俄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作品译文:

    贾岛初次去科举考试,在京城(贾岛即兴写了一首诗。)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

    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会儿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游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扩展资料: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朝代】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译文: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

    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推敲

    《推敲》的原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作品译文:

    贾岛初次去科举考试,在京城.(贾岛即兴写了一首诗。)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会儿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介绍:

    贾岛:

    贾岛768年(戊申年),唐代诗人。字阆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 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後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 清奇僻苦主 ”,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视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今属辽宁)。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

    韩愈的高祖、曾祖、祖、父都做过朝官或地方官。但其“三岁而孤”,由其兄韩会抚养。韩愈在《与凤翔邢尚书书》中自言“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可能与韩会的抚育有关。

    父辈能文者有韩云卿,李白称他“ 文章盖世 ”。韩愈也说:“愈叔父当大历世,文辞独行中朝。”由此看来,韩愈既出生於官宦之家,叔父与兄又都以文章名世,这样的门第对於他後来的趋向有一定的影响。

    韩愈时,家道已中落,而且韩会早死,韩愈随寡嫂颠沛流离,《祭郑夫人文》云:“就食江南,零丁孤苦。”韩愈二十岁时,赴京师求官,又曾“穷不自存”。

    韩愈卒於长庆四年(824),终年五十七。韩愈的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一七六及皇甫湜所撰《神道碑》、李翱所撰《行状》。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推敲的意思

    推敲是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读音:tuī qiāo。

    出处:

    后蜀 何光远 《鉴戒录·贾忤旨》:“﹝ 贾岛 ﹞忽一日於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 岛 似不见。时 韩吏部 愈 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 岛 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 岛 方觉悟。顾问欲责之。

    由来: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诗人贾岛有一次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一路上思索诗句。

    反复吟诵了几遍,又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的人又好笑又惊讶。正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车骑。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也加入了思索,良久之后,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仔细斟酌。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推敲(推敲的意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推敲“推敲”的典故“推敲”的意思是什么?推敲的解释推敲的解释是什么推敲的主要内容《推敲》的原文及翻译推敲的意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