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西安事变详细简介)

好大学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西安事变,以下6个关于西安事变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哪1月哪一日?又称什么。西安事变名词解释:西安事变西安事变背景和结果是什么西安...

今天我们来聊聊西安事变,以下6个关于西安事变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西安事变
  • 西安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哪1月哪一日?又称什么。
  • 西安事变
  • 名词解释:西安事变
  • 西安事变背景和结果是什么
  • 西安事变故事简介200
  •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跟共产党合谋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民党于德国的合作练兵失败,加速了日本侵华的进程。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1]

    共产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2]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3]

    中共遵照共产国际指示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会议精神的要求,以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4]同年11月,张浩向陕北中共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和八一宣言的精神。[5]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6]1936年红一方面军在打开华北抗日通道的名义下东征,但实际与之作战的也仍然只能是国民党军队,而东征与同时进行的西征在实质上抱着相同的目的,这就是突破国民党的包围,为红军创造新的生存条件。[7]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指出中共“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不能同时顺利地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我们(指国际)觉得,你们(指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行动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8]

    两广事变: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或西南事变。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6月2日,致电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请求准许粤桂部队北上。然而不久后广东将领、飞行员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并对两广所谓的“北上抗日”说加以抨击。“南天王”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介石表态归顺。

    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尤其是兵不血刃,便使当时叛逆性最强、实力最大而位居国内半独立的诸省之首——粤桂湘三省伏首听命),蒋介石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然而也因蒋介石的过分自信,仅带少数文武飞往西安,结果西安事变时所有人都被扣留(因为当时论“造反”实力,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简直无法和两广部队相比。)

    因此,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因为两广事变的危机安然度过,西安事变在1936年的西安临潼骊山“非爆发不可”。

    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

    1935年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

    蒋介石与张学良[9]

    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

    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被俘。

    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

    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张学良与中共的秘密接触: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

    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蒋介石撤销张学良职务: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给张学良造成良好的政变条件。

    蒋介石召见邵力子,通知大公报社发表对张、杨的弹劾,并撤销职务。张杨由此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哪1月哪一日?又称什么。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

    1935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要求中共与蒋介石进行和谈。

    张学良在延安秘密会见周恩来后,双方在1936年9月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1936年10月至12月间,张学良屡次向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都被拒绝。同时,蒋介石密令剥夺张学良、杨虎城的“剿共”兵权。

    1936年12月12日5时,东北军活捉蒋介石,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纪念日在每年公历的12月12日,其目的是为了纪念西安事变这一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重要的作用的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简介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最终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告和平解决,迫使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使中国建立了形式上的民族统一抗日战线。 西安事变详细过程 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爆发。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名词解释:西安事变

    总纲: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概述:

    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秘密软禁起来,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西安事变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背景和结果是什么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接下来分享西安事变背景和结果。 西安事变的背景 西安事变的爆发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张将军在抗争时期主张的“攘外安内”政策,因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相左而直接导致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建立伪满洲傀儡政权,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所以爆发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的结果 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相关人物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籍贯辽宁省盘锦市,是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曾发动西安事变,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西安事变故事简介200

    简介: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

    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

    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西安事变(西安事变详细简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西安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哪1月哪一日?又称什么。名词解释:西安事变西安事变背景和结果是什么西安事变故事简介200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