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招生(广州大学招生人数)

好大学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广州大学招生,以下6个关于广州大学招生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广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广州大学招生办电话号码广州大学招生代码是多少?广州大学录取分数线广州大学分数线...

今天我们来聊聊广州大学招生,以下6个关于广州大学招生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广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
  • 广州大学招生办电话号码
  • 广州大学招生代码是多少?
  • 广州大学录取分数线
  • 广州大学分数线2022
  • 今年广州大学公共管理招生人数
  • 广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

    广州大学招生计划达到3300人,已经接近985高校招生规模。2022年考研,有20006人报考广州大学,但只有2922人被录取

    2023年研究生考试报名即将开始;考研党们应该都在为报考哪所学校发愁了;考研与高考是完全不同的报考与录取方式,考研必须要先选好专业与学校,再去报考。高考相对简单多了,考的是省内位次。

    2022年广州大学研究生新生数据发布,在今年的研究生新生中,出现了很多知名高校毕业生的身影,有北大、复旦、武大、中山、北师大等985高校的也名列其中

    广州大学招生办电话号码

    广州大学招生办电话:020-39366232。

    录取规则:

    学校遵循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严格遵守教育部、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的有关招生录取政策和规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考生高考成绩为基本依据,综合衡量德智体美劳,择优录取。

    在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按照普通类(文科类或历史类、理科类或物理类)、艺体类(含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播音主持类、体育类)分别划定的相关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分类录取。录取原则按照生源省公布的方案及有关办法执行。

    来校注意:

    加强路途中的自我防护,尽量选择直达的交通工具和行程,避免在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停留和中转。尽量减少使用人员相对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乘坐火车、飞机、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过程中,考生应全程佩戴口罩、减少进食,尽量避免脱口罩。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密切留意周围旅客的健康状况,尽可能选择靠窗座位,并减少来回走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招生代码是多少?

    11078是广州大学招生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广大(G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建设高校、广东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 、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是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广州大学创办的1927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

    截至2021年6月,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以及黄埔研院/研究生院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80亩,总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拥有8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前身溯源

    广州大学

    1927年3月3日,陈炳权、金曾澄、王志远等人创办私立广州大学。定校训为“博学笃行”。私立广州大学成立初期,设文学院、法学院和预科。

    1928年,广州大学接受私立广州女子中学,设附属中学部,校址在广州市天香街,男女生分班授课。9月,迁校舍于广州市文德路19号,增设高中班。

    1930年8月,购买东横街旧警署,改建为大学部校舍。

    1931年11月28日,私立广州大学经国民政府政务委员会核准备案。

    1937年,接受教育部委托,开办计政职业训练班,分别在澳门、九江、曲林、桂林、台山分设计政班。

    1938年2月,广州大学在香港荃湾设分校,8月,分校迁九龙油麻地。10月,广州失守,学校迁至开平沙朗乡。当年在澳门白马行街设立附属中学及计政班,收容失学青年。

    1939年,增设社会学系及会计学系;推选孔祥熙为名誉校董。

    1941年,师生捐献建国储金多达50余万元,教育部以广大捐献爱国储金成绩特优,列为全国大学之冠,4次电令嘉奖。有在岗教职工3206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18人。

    1942年,受民国政府财政部直接税局委托,广州大学代办税务训练班。

    1943年,全校师生为支援前线,踊跃捐款,购机一架,命名为“广州大学号”,由教育部呈奉国民政府,受到国民政府特别嘉奖;蒋介石特为广大题词:“化溥岭南”。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广州大学复员广州,在东横街原址复课。陈炳权在美国结束战时经济考察工作后,为广州大学募捐基金,兴建华侨堂、文化堂、全美至孝笃亲纪念堂、理工实验场、图书馆等建筑。

    1948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广州大学成立经济研究所,招收经济学硕士。是年私立广州大学及附属中小学、分校已有在校生1.4万余人,其中大学部有2800多人。

    1949年上半年,全校以大学部为主,设立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经济研究所及附设会议专修科、计政训练班,附属中学及小学,并在香港、澳门、台山设立“广大中学”。将沙河白云山麓60多亩校地辟为农场。

    1951年初,广州大学与市内的国民大学、文化大学、珠海大学、岭南大学、广州法学院、南方商业专科学校合并改组为华南联合大学。民国时期的广州大学,毕业生达1万余人。

    1952年,华南联合大学(其中的原私立广州大学于1983年复校)撤并。

    1983年4月,广东成立广州职业大学,学校属短期、职业性大学专科,学制文科2年、工科3年,不包分配。是年10月,恢复广州大学校名,由时任广州市市长叶选平兼校长。

    1987年6月,广州大学定为副厅级建制。

    1992年,香港裕达隆有限公司张松先生、黄彩霞女士向广大捐款3800万港元,建成裕达隆大厦,作为办公、教学综合楼。

    1993年1月,广州市教育委员会发文同意“广州大学可与原私立广州大学的关系衔接。”

    1996年4月,经济系承办广州大学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培养商学硕士研究生项目。11月2日,举行“广州大学与原私立广州大学衔接大会”。

    广州师范学院

    1958年,为适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急需师资的需要,广东于1958年8月正式成立广州师范学院,隶属广州市委领导。

    1961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广州师范学院与广东师范学院合并,归由市委、市人委领导。

    1961年9月1日前,两校初步完成合并工作,校名仍用广东师范学院,属全日制高等师范学校,省重点高校之一。

    1962年7月起,停止招生,规模逐渐缩小。1964年7月,根据上级指示,调整停办下马。

    1978年12月,教育部下文同意广州师范学院复办。

    1979年2月,市革委会正式发出通知,广州师院归口广州市文化教办公室,按局级单位管理。

    1983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立社会心理学硕士点,次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5名。

    1986年8月,广州师院按广州地区省属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同等规模和待遇,列为厅级单位。

    1993年4月,广州师院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扩大办学规模,由2000名本科生扩大到4000名本科生。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

    1986年5月,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广州市城建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广州城市建设学院。

    1987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筹建广州城市建设学院,由广州市建委负责投资办学。

    1991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与广州城市建设学院(筹)联合办学,成立华南建设学院。原广东省建设工程专科学校为华南建设学院(东院),隶属广东省建委;原广州城市建设学院(筹)为华南建设学院(西院),隶属广州市建委。同年9月,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开始对外招收本科生。

    1995年4月,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华南建设学院(西院)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广州教育学院

    1953年,广州市教师业余进修学院创办。是年定名为广州教育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在职中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为主的高等院校。

    1958年,更名为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1968年,“文革”中,更名为广州市人民教育学院,沦为培训班。

    1978年,恢复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名称。

    1983年4月,定名为广州教育学院,为师范性质的成人高校,承担在职中学教师及行政人员继续教育任务。

    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1985年,广州市政府决定依托广州教育学院创办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办学,融培养与培训与一体。同年9月,广州市政府将龙洞宾馆移交学校使用。

    1994年,开始招收中文、数学、英语等本科专业。

    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纺织学院

    1975年,广州纺织机械厂职工大学创建。

    1985年,由广州市纺织工业总公司正式接管,并由国家教委批准校名为广州纺织工业职工大学。

    1991年,为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经国家教委及广州市政府批准再次更名为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纺织学院。同年广州市批准纺院为"广州市纺织服装继续工程教育基地"。

    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电信学院

    1975年,广州市电信局职工大学成立。

    1992年,加入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后更名为"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电信学院"。

    1997年,电信学院挂靠广州业余大学招生42名,专业为通信技术。

    1998年,电信学院继续挂靠广州业余大学招生36名,专业为通信工程。

    广州市建筑总公司职工大学

    1960年,广州市建筑工程局业余工程学院创办。

    196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1966年停办。

    1973年,复办改名"七.二一工人大学"。

    1980年,更名为广州市建筑工程局职工大学。

    198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州市建筑总公司职工大学。

    合并发展

    2000年4月24日,教育部同意广州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广州教育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等五所广州市属高校及教育资源,合并组建新的广州大学。7月11日,举行新广州大学组建成立大会。新广大取原广州大学和广州师范学院之校训,定新校训为“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2003-2005年,建成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

    2004年9月,广州大学首批进驻大学城校区,次年整体搬迁大学城。学校将广园、起义路、麓湖、龙洞等4个校区归还市政府,保留桂花岗校区。

    2005年,广州艺术学校、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成建制划归广州大学。

    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广州大学被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0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校。10月,广州大学列入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15年,广州大学被列入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试点改革单位。

    2015年6月,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2017年,入选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2020年,广州大学成立黄埔研究院,打造“信息+智能”创新枢纽。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科教创新园区,分两期建设。二期正式启用并正常运行后,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学习研究人员将达到5000人。

    2020年10月29日,成为广东省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管理研究联盟理事单位。

    2021年4月,“土木工程新型复合材料与复合结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2021年8月18日,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2021年8月18日,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2年4月13日,广州大学文学地理学研究院揭牌。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7月,学校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71个,其中理工类专业39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4个、艺术类专业8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将近2/3的本科专业进入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6个市级重点学科。

    博士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土木工程、统计学、教育学

    重点学科

    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

    土木工程、数学、网络空间安全、统计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

    省级重点学科项目

    数学、土木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学、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凝聚态物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广播电视艺术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现有在岗教职工3217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01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职务者136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14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全职外国院士1人、特聘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文化英才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珠江学者10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8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优秀青年后备人才)195人。

    教学建设

    培养模式

    “1234”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即一个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开放式育人体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内与课外的“两个结合”;讲台、实验室、科研平台的“三个开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模块+经典阅读+社会实践”“四年不间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4321”体育教育工程:即体育教育“四年不间断”,“课程、课外阳光跑(全覆盖)、社团/竞赛”三种体育教育模式并行,引导学生至少掌握两种运动技能,最终养成一生锻炼的习惯。

    “平台、课程、师资”三维一体的艺术教育体系:即教育教学实践平台“教务处、相关院系、团委三位一体”“认知课程、体验课程、创意课程三位一体”,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校外专家、朋辈小老师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将近2/3的本科专业进入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3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共组建33个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6月,学校获得了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1个;组建了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智能制造工程研究、计算科技研究、大湾区环境研究等15个科研团队。

    研究成果

    2016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3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课题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重点项目1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联合基金项目14项,重大研究计划2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获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立项共20项(其中:2020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3项;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1项;2018年“城镇公共安全立体化网络构建与应急响应示范”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获国家级重大重点社科项目立项共29项。2019年获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立项3项。2020年获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1项。2020年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饮用水健康风险识别与控制原理”。

    2016年以来,学校获得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社科奖励57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优秀成果奖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3项。2016年以来,共申请国际、国内专利3162项,授权专利1388项。高水平科研论文不断涌现。陆续在《Nature》、《Science》、《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2016年以来共发表SCI/SSCI论文6255篇,2018年度增长率高达139%。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声像灯光、减震隔震等一批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南海岛礁、故宫博物院等工程中得到充分应用;累计制定30余分国家、省及行业标准。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20年12月,图书馆馆藏图书323.2711万册,报刊2006种,网络数据库72个(以总库计算),其中中文数据库36个,外文数据库36个。

    截至2018年4月,学校档案馆馆藏约13余万卷(册),共5个全宗,分为党群、教学、科研、产品、基建、设备、外事、出版、财会、声像、人物、校史以及实物等共15个门类,主要以1953年后形成的各类档案为主;此外,还保存有在校学生个人人事档案3.3万余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考试试卷等3.3万余册。

    学术期刊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设有廉政论坛、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大湾区文化研究、后理论转向、后理论与后人类研究、传播与社会发展等栏目,侧重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稿件,廉政论坛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并获首届“名栏建设成就奖”。先后入选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来源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刊,被MR、CA、CSA、AJ、ZBI、UIPD等国际检索文献数据库收录;先后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注重应用科学和技术研究,重点刊发生物计算技术方面的稿件,先后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称号,并被MR、CA、CSA、AJ、ZBI、UIPD等国际权威检索文献数据库收录。

    《电镀与涂饰》

    《电镀与涂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广东省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连续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科文献索引CSSCI来源集刊,并于2014、2015和2016年连续三次获得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集刊奖(优秀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刊物每辑分别设置三到四组不等的研究专题,并常设“其他专题”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乐府学》

    《乐府学》集刊创办于2006年,2017年1月被南京大学中文社科文献索引研究中心纳入CSSCI来源集刊,先后设有“文献考索”、“音乐考察”、“文学研究”、“名篇解读”、“唐后乐府”、“年会专稿”等栏目。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来源集刊,为中国房地产法律实务研究论坛纸质版定期刊物,每卷设有论坛聚焦、理论探索、实务聚焦、域外采风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12月,2016年以来,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154项,新增产学研合作平台28个,加入产学研协同合作联盟22个,共建研发中心50多个、实习基地300多个;与广州无线电集团、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广州智能装备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腾讯科技、华为、360企业安全集团、广州越秀集团等71家企业单位新建合作关系。

    学校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设成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发起成立了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进一步在国际学术资源、教育和科技等方面展开合作;先后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逐步成立了中意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基尔大学基因干扰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淡江大学工程机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等15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每年派出约1200名学生赴剑桥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西澳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大学交流学习;分别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伊朗马赞德兰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

    据2020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全校在读港澳台生共493人,其中香港籍学生413人,澳门籍学生44人,台湾学生36人。2000年,学校与“香港普通话天地”机构合作,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普通话学习推行计划;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互访、参加学术会议及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培训等,每年约有300名来自香港的青年学生到广东大学开展交流活动。1996年,学校与台湾屏东师范学院建立了两岸首个公立高校间的姐妹校关系;2015年始,与台湾相关高校轮流举行两岸农村治理研讨会。

    广州大学录取分数线

    2021年广州大学分数线如下:

    一、本科院校(含执行本批次最低分数线的提前批非军检本科院校)

    (一)本科各科类

    普通类(历史):总分448分。

    普通类(物理):总分432分。

    体育类:文化科总分347分,体育术科195分。

    美术类:文化科总分325分,美术术科200分。

    音乐类(含音乐学、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文化科总分325分,音乐术科185分。

    舞蹈类:文化科总分260分,舞蹈术科178分。

    广播电视编导类:文化科总分405分,广播电视编导术科193分。

    书法类:文化科总分325分,书法术科205分。

    艺术类校考:文化科总分260分。

    (二)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含强基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

    普通类(历史):总分548分。

    普通类(物理):总分539分。

    (三)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地方专项计划)

    普通类(历史):总分518分。

    普通类(物理):总分509分。

    (四)高水平运动队

    普通类(历史):总分492分。

    普通类(物理):总分480分。

    二、专科院校(含执行本批次最低分数线的提前批专科院校)

    普通类(历史):总分160分。

    普通类(物理):总分160分。

    体育类:文化科总分210分,体育术科185分。

    美术类:文化科总分195分,美术术科150分。

    音乐类(含音乐学、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文化科总分190分,音乐术科150分。

    舞蹈类:文化科总分170分,舞蹈术科150分。

    广播电视编导类:文化科总分310分,广播电视编导术科150分。

    书法类:文化科总分195分,书法术科150分。

    艺术类校考:文化科总分160分。

    三、军队本科院校

    (一)军队提前本科批次院校(含空军招飞、武警工程学院、武警警官学院、武警特种警察学院、武警海警学院)

    普通类(历史):总分548分。

    普通类(物理):总分539分。

    (二)军队本科批次院校

    陆军工程大学(人防系统定向)

    普通类(物理):总分480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州大学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广州大学分数线2022

    广州大学分数线为:本科批招生的文科录取线为554分,理科录取线为517分。 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广大(GZH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111计划”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是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建设: 1、截至2022年6月,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以及黄埔研院/研究生院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80亩,总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0043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951人。 2、有在岗教职工32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15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42人;拥有8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3、原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广州大学创办的1927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

    今年广州大学公共管理招生人数

    暂未公布。

    广州大学2022年24个学院(研究院)面向全国拟招收2900名硕士研究生(含推免生约200名),其中学术型850名,专业型2050名(实际招生名额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广州大学招生(广州大学招生人数)》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广州大学招生广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广州大学招生办电话号码广州大学招生代码是多少?广州大学录取分数线广州大学分数线2022今年广州大学公共管理招生人数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